兩岸報導

標題主旨:大腸直腸癌篩檢及診治死角 [列印本頁]

作者:0988253647    時間:2018-10-12 05:07 PM
標題主旨: 大腸直腸癌篩檢及診治死角

【記者徐慧明 台北專訪】

宏恩醫院譚健民醫生提到,早期癌症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會存在蛛絲馬跡,對於早期大腸直腸癌也不例外。面對任何罹癌的風險,就是要能做到「早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處理、早期治療」,才能夠可能有機會達到「預期痊癒」的結果。

根據衛福部國健局流行病學研究的統計資料,指出在台灣地區居民中,每年約有萬多人罹患大腸直腸癌,而其中有超過5,000人因大腸直腸癌而死亡。雖然如此,在臨床上大腸直腸癌是少數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可以完全痊癒的癌症之一。亦即早期大腸直腸癌罹患者倘若能接受完整妥善的處理與治療,其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

近些年來,國健局也大力推動「糞便潛血反應」來做為篩檢大腸直腸癌的主要工具及手段。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大腸直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口群中,因此國健局希望在50-74歲年齡層的被保險人,應每2年做一次以免疫法糞便潛血反應檢查。一旦糞便潛血呈現陽性反應檢查結果,則建議被保險人緊接著接受一次大腸纖維內視鏡檢查,而糞便潛血篩檢查約可使得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下降18-33%之間。
大腸直腸癌有高度的延遲確診率
根據流行病統計資料,大腸直腸癌的平均延遲確診率為41.5%,而青年人大腸直腸癌的延遲確診率更高達72.8%,其中40歲以下的人口群被延遲確診者特別多,主要是因為40歲以下的人口群,甚至醫生大多數亦認為大腸癌主要是發生在40歲以上,而對青壯年患者出現相關症狀,不會先考慮大腸癌的診斷。事實上,大腸直腸癌在出現症狀後的1個月內,確診者僅有8.8-10%,3個月內確診者佔25%,6個月內確診者佔64.3%,因此大腸直腸癌的延遲確診是影響預後的重要因素,而對於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在40歲時,接受一次性的全大腸纖維內視鏡檢查更顯得重要了。

結腸癌延遲確診的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在早期癌變僅為黏膜層小結節時,臨床上大多無症狀,只有少數病人在體檢時在接受大腸纖維內視鏡檢查時才被發現,而一旦當病變已引起黏膜破潰時,才有可能呈現血便的表徵,此時罹患者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時,亦常易被誤診為痣瘡出血。
CEA與大腸直腸癌的迷思
以往臨床上,有一種血清腫瘤標記CEA一直被一般民象認定為大腸直腸癌的血清標記,即認為CEA陽性反應即有可能罹患大腸直腸癌。事實上,CEA是癌細胞膜表面的醣蛋白,所有消化道包括食道、胃、腸、膽道、 胰臟所衍生的癌,非小細胞肺癌、乳癌、卵巢癌CEA均可能升高,統計上大腸直腸癌CEA會升高者約佔70%,在早期大腸直腸癌,CEA升高者僅約20-40%。因此,CEA無法作為診斷早期大腸直腸癌,甚或篩檢之用
大腸息肉與腺瘤切除後有高度的復發率
由於大腸息肉與腺瘤在切除後,罹患者原有的腸道微生物群環境並未被加以改變,因此一樣的腸道環境以後必然會再衍生大腸息肉。因此,在近三年以來,宏恩綜合醫院無痛麻醉胃腸內視鏡早期胃腸癌瘤篩檢團隊在進行直接經由胃、十二指腸纖維内視鏡檢查的途徑中,直接由胃內視鏡方式在小腸空腸內腔來灌注益生菌,可由此繞道胃、十二指腸,使得益生菌完全不受到胃酸及膽汁酸的侵襲與破壞,並可將益生菌順勢全數灌注入空腸內,由此來再次改造罹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環境的生態平衡。由流行病學調查及基礎研究資料顯示,益生菌具有抗腫瘤效應。
大腸息肉與腺瘤定期追蹤檢查的重要性
從正常大腸直腸黏膜變成大腸直腸腺性息肉平均所需時間約為10年,從腺性息肉成為大腸直腸癌則約需5-10年時間。在一個有趣的研究中,指出在診斷腺瘤同時發現其他部位腺瘤的比率約50%。大腸腺瘤或息肉本身的切除後復發率亦相當高,大腸息肉切除後第一年復發率為20-30%。某些直徑小於0.3公分以下的微小息肉在鏡檢時亦經常被忽略,或不小心被大腸黏膜皺褶覆蓋而被隱藏起來。在切除所有大腸息肉後,在其他不同部位的息肉發生率竟高達30%

大腸息肉與腺瘤家族史者都要接受大腸纖維內視鏡檢查,如父母、兄弟姊妹有大腸直腸癌或是癌前期息肉者,從40歲以上開始追蹤大腸纖維內視鏡檢查,年輕時發病者應接受大腸直腸癌基因偵測,有家族性遺傳性息肉症者應該要接受基因檢查。大腸直腸癌病史在癌症發現或是切除一年內再接受一次大腸纖維內視鏡檢查,如檢查正常應在三年內再追蹤一次,女性有乳癌或是生殖道癌症(卵巢或是子宮)在終其一生中有15%(六分之一) 的機會變成大腸癌風險,因此應在40歲之後每五年要接受一次大腸纖維內視鏡檢查。
糞便潛血的迷思
糞便潛血陽性反應並不等於罹患大腸直腸癌,糞便潛血陰性反應也並不等於沒有大腸直腸癌,高危險人口群個體提早接受大腸纖維內視鏡檢查是很重要的。糞便潛血反應是大腸直腸癌最簡單的篩險工具,亦就是檢測糞便中微小量且看不到的血液,但其僅測試大腸癌或是息肉正在出血的時候才呈陽性反應,而只有50%大腸癌及10%的大腸息肉需要具有夠多的血使得潛血反應呈現陽性反應,由此可知糞便潛血反應篩檢並非是大腸直腸癌高危險人口群的最佳篩檢工具此時「無痛大腸纖維內視鏡」的介入,對大腸直腸癌的篩檢會有更好的實際成效。







歡迎光臨 兩岸報導(https://www.2sjwb.com/) Copyright © 1985 - 2018 兩岸報導 圖 ‧ 文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