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盛況空前 荊台美術家「鄉土鄉情」畫作聯展引發熱烈迴響
【記者 張和坤 湖北荊門報導】
2024年「荊台美術家『鄉土鄉情』畫作大展」應廣大群眾要求,展期延長一個月,歡迎民眾前往湖北「荊門市博物館」,體驗一場難忘的跨時代、跨兩岸的藝術邂逅。對於想了解台灣風情與歷史人文的朋友們,這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機會。展覽將展出台灣「御用」國寶級大師林晉(林世俊)先生、國際知名旅日國畫家謝玉花老師、現代水墨名家「花皴意象」張素蘭、旅歐當代設計名家彭明力、當代創新漢字畫家吳慧蓮、「環球小金人@百大名家」吳慧蓮主席、知名宮廷十字新繡楊紅老師、荊門籍著名旅台書畫家李可梅、台灣荊門同鄉會理事長李德珍父女,以及荊門市本地畫家約五十多位優秀會員,共展出近300件精彩作品。
開幕式盛況
5月19日上午,「荊台美術家『鄉土鄉情』畫作聯展」在荊門市博物館正式開幕。開幕典禮上,策展本次展覽的台灣著名國際策展人吳慧蓮(世界文創產學經貿協會理事長、世界和平大使、e郵報社長、資深藝人),台灣鄉土水墨藝術大師林晉及夫人劉鳳嬌,台灣知名畫家楊紅等專程從台灣抵達現場。湖北省台辦副主任邢軍志,荊門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劉振軍,荊門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台辦主任李新陽,荊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董玉傑,荊門市文聯書記陳亞妮,荊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董玉傑,荊門市文聯書記陳亞妮,荊門市立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館長湯學鋒,荊門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李茂林(政協委員),荊門市台灣青年創業中心負責人顧育榮等相關領導出席了開幕式。現場有200多名專業畫家、美術訓練學校師生、美術愛好者,以及廣大市民朋友們參加。邢軍志先生宣布畫展開幕,李新陽先生主持開幕儀式。
交流與互贈
開幕式上,吳慧蓮與李茂林分別代表台灣及荊門美術家致詞。吳慧蓮表示,第一次來到荊門就被這裡深深吸引,台灣美術家們將寶島的風土人情透過作品呈現,獻給荊門人民,展現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心靈契合。劉振軍在致詞中提到,參展作品展現了不同歷史時期大陸與台灣的風土人情,體現了海峽兩岸一脈相承的深厚內涵,凝聚了荊台美術家的智慧與心血;台灣美術家的作品散發著清新質樸的台灣鄉土氣息,人物生動有趣,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勾起了許多人的兒時記憶,品味到了共同的歷史與情懷。
紀念品贈送與互動
荊台兩地美術家互贈畫作和紀念品,為紀念2024年世界博物館日,並感謝荊門市博物館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及對聯展的支持,台灣知名藝術家林晉和謝玉花分別贈送了名畫《田園曉天》及《台灣東北角海岸》予荊門市博物館永久收藏,由館長湯學鋒領受。策展人吳慧蓮也贈送了台灣精品,湯館長回贈了自己的著作《半讀書》。開幕式上,邢軍志和劉振軍分別為荊台美術家精心創作的《騰龍》(李茂林創作)、《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林晉創作)兩幅作品“畫龍點睛”,李茂林代表荊門市美協,向吳慧蓮贈送了知名畫家張燕妮的工筆國畫《蘭草勝艷色》。兩岸同胞的親情在交流中不斷昇華,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會後,荊台兩地畫家也進行了現場創作筆會交流,以畫傳情,共敘兩岸一家親的手足情誼。
活動總結與深遠影響
本次荊台美術家「鄉土鄉情·兩岸一家」主題畫作聯展活動,經過9個月的策劃與交流,展現了兩岸藝術文化的深厚底蘊與交流成果。吳慧蓮特別感謝李新陽、李茂林及台青創中心顧育榮的熱情介紹與誠摯邀請,讓她深受感動。在2023年下半年,吳慧蓮率團考察荊門市,受到了當地政府的熱烈歡迎,並由李新陽等領導陪同,深入了解荊門市的文化藝術、教育事業和經濟發展。考察團成員表示,荊門市文化底蘊深厚,是楚文化、農耕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道教文化和程朱理學的重要傳承地,也是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和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荊門市豐富的人文景觀和現代發展的交織,令人印象深刻。
吳慧蓮表示,荊門市到處都是美景美事,唯有敞開心扉,用心感受,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美好。她再次感謝台荊兩地所有支持本次活動的單位及個人。這場活動發揮了文藝的凝聚力,架起了荊台兩地文化交流的堅固橋樑,展現了兩岸同胞的深厚情誼和共同努力的美好未來。
蔡宜芳的 緣起水漾采薈
【記者 Anasha 台東報導】
台東每年的水漾采薈年度聯展,給大家展現的空間,多年來水漾也出了幾位美術老師,變成專職美術老師。
蔡宜芳繪畫注重線條、構圖、色彩,耐看的構圖講究參差錯落、起承轉合,那些都是氣的運行,讓觀者的視線不會離開畫面,在中間遊走,潛意識靈魂被感染、吸引。
蔡宜芳覺得對人或對學生一直都是釋出善意,誠懇教學,尤其是一個禮拜一次的繪畫時光,與學生們共同定為家庭日,那一天畫完圖,大家有空的人就聚在一起吃飯喝咖啡聊八卦是非,大家哈哈大笑,彼此之間心情也獲得了紓解,,課堂之外就是朋友,沒有拘束,沒有見外,以上這種深厚的感情,確實台東少見。
蔡宜芳本身會畫國畫水彩油畫,對美術的鑑賞能力很強,也非常喜歡,懂美術的人當然也懂創作者的內心,因為愛才,創作者本身不擅長的,就由她來推動,來協助,在正規的藝術市場裡,藝術家是按著市場規律在走。首先藝術家要被畫廊挑選,觀察測試後再簽約代理,接下來藝術家就專心畫畫,畫廊再幫他推廣出去,出畫冊、辦展覽、參加博覽會,一切都舖墊完了,將來才有拍賣的可能。但是有一些沒有被畫廊挑中的人,也是要求生存,所以現在就出現了很多博覽會,專門是滿足以畫畫為業或為興趣的這些人,讓他們把畫換成錢好過日子。後面這類人一旦連續幾年賣得好,也有可能被畫廊看到,簽約走進正規體系,也就是說,在藝術市場的金字塔裡,都有不同位置的選擇、價位。
在人生的不好階段,有時要反問自己,我在這個階段能做什麼,我能回饋什麼給我居住的地方的人事物。無關公部門,期望能夠在台東的美術經紀領域能有領頭羊的作用,把台東美術創作者推出去世界角落。同時也可以把台東的文化特色,用繪畫方式把它推出去。
台東藝術新風潮 江美惠老師引領水漾采薈
【記者 王克瑞 台東報導】
台東,2024年5月11日,每年一度的水漾采薈年度聯展再次開幕,為來自各地的藝術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平台。多年來,這個展覽不僅是藝術作品的展示窗口,更是培養專業美術老師的搖籃。
今年的亮點是江美惠老師的作品,她的繪畫以線條、構圖和色彩的和諧著稱。江老師的作品講究參差錯落與起承轉合,透過氣的流動,引導觀者的視線在畫面中遊走,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吸引著觀者的靈魂。
江老師的教學方式同樣獨具匠心。她將每週一次的繪畫課設定為家庭日,創造了一個輕鬆的環境,讓學生們在繪畫之餘,可以一起吃飯、喝咖啡、聊天。這種教學模式已經持續了十年以上,使得師生關係超越了課堂,成為了無拘束的朋友關係。
在台東的藝術市場中,江老師的作品和教學方式代表了一種新的趨勢。藝術家們不再僅僅依賴畫廊的選擇和市場規律,而是通過各種博覽會和活動,將自己的作品直接呈現給公眾,從而獲得生計和認可。
這種自下而上的藝術推廣方式,不僅為那些未被畫廊挑選的藝術家提供了生存的機會,也為整個藝術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如果能夠持續受到市場的歡迎,他們也有可能進入正規的藝術市場體系。
台東的美術經紀人和創作者們正致力於將當地的文化特色通過繪畫的方式推向世界。他們希望能夠成為領頭羊,不僅推廣台東的美術創作,也為更多像江老師這樣的藝術家提供支持和協助。
知名畫家林晉、蘇玄德 以「和」情牽兩岸親·雙牌和美萬世興
【記者 吳慧蓮 湖南雙牌報導】4月23日上午,第十五屆湖南·陽明山「和」文化旅遊節(杜鵑花會)暨2024湖南避暑旅遊季由市委書記朱洪武宣佈開幕。省司法廳副廳長雷豐超講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厚致開幕詞。國家稅務總局湖南省稅務局總審計師李榮輝,省文化和旅遊廳原一級巡視員、省景區協會顧問郭固權...
洪根深美術館「差異化-台灣青年世代的膠彩畫」特展於3月23日至6月30日展出
【記者 Anasha 澎湖報導】
文化局洪根深美術館館慶暨「澎湖美術館月」系列活動,將以特展室舉辦的「差異化-台灣青年世代的膠彩畫」展覽盛大開跑!本展由膠彩畫家青木策展,展期自113年3月23日至6月30日,地點為洪根深美術館特展室。
本次參與展出的青年世代膠彩畫家有:饒文貞、詹琇鈐、洪晧倫、王令、鄭志揚、青木、林莉酈、黃柏維、吳栩菲、袁家珣、李璐宇、陳瑞鴻、曾冠樺、洪民裕、曾詩涵、陳睿淵、蕭余洛、李昕雨、蕭博駿、郭雅倢、洪永欣、劉育妏、葉玉珠、沈家雯、陳怡芬、徐子鈺、戈羽彤計27位。
策展人青木表示差異化 Difference,即是「不一樣」,除了意指青年世代膠彩畫家,因為受到「全球化」時代趨勢影響,所形成國際化風格樣貌,同時「在地化」土地情感的聯結形成與臺灣傳統膠彩畫家之間的差異。他們的作品反映臺灣當今的藝術發展現況-多元文化。
傳統膠彩畫家多是以工筆重彩方式來描繪對象物,以精工細筆的技巧來呈現富有真實質感的物象,並以膠為媒介敷以彩色,將礦物顏料豐富華麗的特質呈現,可以使用的媒材技法也相當多元,可以黏貼金屬箔加熱或是變色處理,致使畫面呈現豐富肌理與色彩變化。本次展覽要表達膠彩畫與水墨媒材、技巧、美學思想進一步融合的藝術現象,呈現臺灣當代藝術之中的「全球化」與「在地化」的發展現況,是有別於傳統日本畫或國畫的新時代膠彩畫風格。
策展人青木首先推薦幾位藝術家與畫作讓大家認識:陳怡芬,澎湖人,描繪澎湖在地山水意象。陳瑞鴻,澎湖人,此檔展出全國美展膠彩類獲得前三名的作品二件。陳睿淵,馬來西亞華僑,來臺灣就讀大學美術系後,一直留在臺灣發展至今,目前於臺灣定居。袁家珣,去年甫獲得亞洲文化協會2023台灣獎助計畫—光之屋~龜茲、塔波、阿爾奇壁畫研究計畫。葉玉珠,2022年獲得青年藝術家典藏徵件競賽金獎。戈羽彤,此檔展覽最年輕藝術家,目前就讀美術系大四生。蕭余洛,兼顧家庭與藝術創作的新時代女性。
最新消息請參考文化局網站或臉書,或洽06-9265203蔡小姐,洪根深美術館開館時間每週三至週日,上午9時至12時、下午2時至5時(國定假日休館)。
Popular
車禍後顏面骨重創 正顎手術恢復咬合功能與自信容貌
【記者 王克瑞 台中報導】
38歲的余先生半年前因車禍導致顏面嚴重骨折,上排牙齒幾乎全數脫落,無法咬合與咀嚼,只能吃軟質或流質食物,曾多次到牙科診所諮詢植牙,但因上顎骨過度後縮而無法進行。余先生後至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求診,由整形外科蘇群琳醫師規劃手術,透過正顎手術改善上顎骨後縮問題,不僅復原口腔功能,也讓臉部輪廓更為和諧。
蘇群琳醫師表示,雖然余先生顏面骨折已癒合,但車禍造成的上顎骨後縮,若直接植牙,由於骨骼位置異常,將難以確保正常的咬合功能,且中臉凹陷讓外貌視覺上比實際年齡更加蒼老。因此建議先接受正顎手術,將上顎骨截骨並前移至理想位置,待骨骼癒合後再進行植牙,以確保咬合穩定與改善臉部輪廓。
為確保手術精準,醫療團隊為余先生制定個人化治療計畫。牙科醫師先為其製作暫時性假牙,模擬預計植牙位置,並透過CASS(Computer-Assisted Surgical Simulation)電腦輔助手術模擬技術,精確規劃手術步驟並預測上顎骨前移的咬合狀況,依此製作術中使用的咬合導板,使手術結果貼合術前模擬計劃。余先生的上顎已於術後調整至理想植牙位置,預計半年後進行植牙。此外,中臉凹陷問題亦獲得改善,整體臉部輪廓顯得更為和諧自然。
蘇群琳醫師指出,正顎手術適用於矯正顎骨位置異常所導致的功能或美觀問題,常見適應症包括:下顎前突(戽斗)、上顎或上下顎前突(暴牙)等,這些狀況可能與先天性顱顏發育異常、後天齒顎發展問題或外傷有關,可能影響咀嚼、發音、呼吸,甚至造成臉部比例不協調。手術方式是透過截骨調整上下顎骨位置,使其達到理想咬合與臉型比例,並以骨釘固定,維持穩定癒合。現今正顎手術結合CASS技術,能精準預測骨骼移動與術後咬合,使手術計畫與實際結果高度吻合,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蘇群琳醫師提醒,正顎手術後約1至2週內可恢復日常活動,但腫脹可能持續1至2個月,完全消腫大約需要3至6個月;術後初期需食用流質或軟質食物,約6至8週可逐步恢復正常飲食;術後初期,部分病人可能因咬合變化而短暫影響發音,隨著適應新咬合,多數病人可恢復正常發音。另外,術後通常要搭配牙齒矯正治療,進一步改善咬合與牙列排列,維護長期穩定的治療效果。
蘇群琳醫師強調,正顎手術不僅能改善功能問題,也能大幅提升容貌與自信心。如果民眾有顎骨發育異常、咬合不正(如:戽斗、暴牙、顏面不對稱、顎骨後縮)、或因顏面外傷導致咀嚼或外觀受影響,建議應該及早諮詢專業醫師,以獲得最適合的治療意見。
短筆+垂直牆面 南投醫院治療師讓孩子培養良好握筆姿勢
【記者 潘紅岩 南投報導】
貝貝(化名)是一名5歲的大班孩童,在美術課上,他總是塗色得非常慢,導致當其他同學已經完成畫作時,他卻只完成了一小部分。這讓追求完美的貝貝感到沮喪。幼兒園老師觀察後發現,貝貝的握筆姿勢尚未成熟,可能影響了他的書寫與塗色效率,於是建議家長尋求職能治療師的協助。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黃傳惠職能治療師表示,進入小學後,孩子將面對許多需要使用紙筆的學習活動,因此培養良好的握筆姿勢,是課業學習的重要準備之一。家長們也很希望孩子能夠寫出好字,但要如何以自然、不強迫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這項能力呢?
根據 Vander Hart 等人(2010)與 Yakimishyn(2002)研究指出,兒童使用短蠟筆在垂直面上進行塗鴉活動,有助於發展更成熟的握筆方式。黃傳惠職能治療師分別針對「垂直牆面活動」與「短筆工具的使用」的好處來做說明。
垂直牆面進行活動的三大優點:
1.提升肩膀穩定度:在垂直面進行操作時,孩子需抬高手臂,這會啟動肩胛周圍的肌群,幫助肩關節穩定。當肩部穩定後,小手能更有效率地進行精細動作,如塗鴉、畫線或握筆書寫。
2.促進手腕形成適當角度:在垂直面活動時,手腕會自然呈現「上翹(背屈)」的姿勢,這種姿勢有助於小肌肉發力與靈活運作,是影響寫字速度與靜態操作效率的關鍵條件之一。
3.鼓勵良好的書寫姿勢:正確的坐姿需要頭、頸成一直線。當孩子面對與眼睛平行的垂直牆面時,會自然抬頭挺胸,同時腹部與背部肌肉持續出力以維持姿勢,這能有效強化核心肌群,是養成良好坐姿的基礎。
使用短筆的三大優點:
1.自然的調整握筆方式:當孩子使用短蠟筆或粉筆時,因筆桿較短,無法用整隻拳頭包覆,只能以拇指、食指與中指的指尖來進行抓握與操作。這樣的方式能自然而然引導孩子形成較成熟的握筆姿勢,比刻意糾正更加輕鬆有效。
2.加強小手前三指的靈活:標準的三指握筆法是拇指、食指與中指共同握住筆桿進行移動,無名指與小指則負責手部穩定。透過短筆的使用,可大幅提高手部兩側的分化能力,讓孩子在未來書寫時更能掌握筆畫的細緻控制,寫出更整齊、清晰的字體。
3.促進弧口出現:當孩子以三指握住短筆時,會同時促使大魚際肌群(Thenar muscle)發力,包括外展拇短肌、屈拇短肌與對掌拇肌,進而促進縱向手弓發展。這個「弧口」能有效提高運筆效率與靈活度,是穩定書寫動作的重要基礎。
黃傳惠職能治療師表示,透過遊戲化的方式,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然發展手部肌肉與握筆技巧,是培養書寫能力最理想的方式。循序漸進、尊重孩子的發展節奏,避免過度強迫,才能讓學習變得更有動力也更有效果。
0~6歲是孩童發展重要階段,南投醫院特別設立「兒童早療評估暨復健中心」,透過單一服務窗口、跨專業醫療團隊,建立完整專業的兒童發展評估系統服務,以利提供家長全方位的掌握兒童發展情形。
美關稅盪漾 許縣長呼籲談判不能犧牲農業
【記者 潘紅岩 南投報導】
美國關稅政策,衝擊各行業,縣長許淑華日前邀請企業座談外,11日另邀請13鄉鎮市農會探討農業的影響。由於縣府初步評估認為,美國關稅將影稻米、茶葉等農產品,許縣長呼籲中央,未來如擴大對美採購,不能犧牲台灣農業和農民權益。
美發布對等關稅政策,造成全世界動盪,縣府除了邀企業及產業界開會,彙整意見提供中央做紓困、後續補貼或減免參考外,縣府另邀請全縣13鄉鎮市農會、縣農會及中華民國農會,希望了解農民心聲。
許縣長表示,農民朋友可能還感受不到美國對等關稅對農業的衝擊,但賴總統宣布未來將加大對美採購及進口,縣府評估認為,將遭到衝擊農產品主要有稻米、茶葉、香菇、梅子、花卉、蜂蜜等等,涵蓋面很廣。
許縣長指出,未來如擴大對美採購,一定要保持市場的穩定,不能犧牲台灣農業和農民權益,這是談判過程中需注意的,縣府也請各農會掌握產業分布,隨時提供數據,希望談判結果,不會對台灣農造成太大衝擊,縣府也會密切注意,保護農業。
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張永成說,美國關稅影響整體台灣經濟,不是單一農業而已,台灣糧食自給率不過才31%,大部分糧食依賴進口,而美國是糧食輸出國,對等關稅處理,期待台灣經得起關稅衝擊。
縣農會總幹事曾明瑞表示,台灣銷到美國如果課徵10%以上關稅稅率,將造成農產品衝擊,不利於台灣小農經濟的維持,盼中央和美國進行談判時應注意。
縣府農業處副處長曾銀位簡報表示,台灣農產品銷美,受關稅提高影響的主要農產品,南投縣有茶、米、香菇、蝴蝶蘭、養蜂業產品等,面對關稅影響,建議多管齊下,除了建議提高紓困金,輔導農民團體及農企業提升競爭力、提高產品價值、加強行銷,協助老農離農及青農返鄉,也是因應對策之一。
許富凱跨界血肉果汁機 屏東三大日音樂節吸17萬人次轟動登場
【記者 潘紅岩 屏東報導】
「屏東三大日音樂節」昨(12)日晚間於縣立體育館熱力續演,第二天主打「搖滾樂團日」,邀集芒果醬、小男孩樂團、宋德鶴、溫室雜草等人氣樂團輪番開唱,壓軸則由金曲歌王許富凱與金曲樂團血肉果汁機跨界聯手,震撼演出〈伊的身邊已經有別人2023〉,掀起現場高潮!
縣長周春米驚喜現身舞台,與許富凱合唱經典情歌〈愛情限時批〉,歌聲一出,全場尖叫聲四起,現場湧入超過7.5萬人次、線上觀看人數更近10萬,氣氛沸騰到最高點。
許富凱首度站上「三大日」舞台,即與血肉果汁機強勢合體,三小時不間斷火力全開,體育館前草地與仁愛路市集擠滿熱情樂迷,成為春季音樂盛事代表。
縣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指出,「屏東三大日音樂節」自2018年舉辦以來已邁入第八屆,成為春天最大規模的音樂慶典,與墾丁「台灣祭」不同,三大日分為經典、文青、搖滾三主題,邀請歌王歌后輪番登場,展現屏東豐富多元的音樂魅力。
昨日時段主打經典風格,意外吸引大批熟齡樂迷卡位搖滾區,展現不輸年輕人的熱情;今晨則有年輕族群提前排隊,樂迷年齡層橫跨老中青,顯示音樂節已成功打進各世代。
縣府進一步預告,今(13)日壓軸場將由亞洲舞王羅志祥、金曲歌后楊乃文、Bii畢書盡、美秀集團、安吉等重量級卡司接力演出,現場還有文創市集、美食攤位、限定商品等,帶來音樂與創意的雙重饗宴。
無法親臨現場的樂迷也可透過MTV台、三立新聞FB、Vidol YouTube、Hami Video、LINE TODAY及縣長周春米臉書等多平台同步觀看直播,共同感受這場春日音樂盛會的熱力。
成功國小校外參訪「消防教室」
【記者 潘紅岩 澎湖報導】
為落實防災教育及對於火災的認知,本縣成功國小師生一行約38人,特於本114年4月2日9時至10時30分安排校外教學活動機會,搭車共同前往消防局參加「消防教室」活動,體驗防火防災教育課程。
馬公消防分隊熱情的歡迎成功國小師生參訪,安排了解防火防災知識,使學童知道火災的可怕,進而如何預防火災發生,也希望能從小培養防災知識、災害預防及避免意外發生的觀念。此次參訪也由消防局教官,宣導居家防火安全注意事項、清明節掃墓祭拜祖先不焚燒冥紙及「119」報案重點等事項,同時讓參訪師生們藉以認識及學習如何操作消防安全設備,並實際了解相關之防災知識與逃生觀念。此次參訪過程設計讓各位學童實際搭上雲梯車、詳細講解滅火器之使用及模擬身處煙霧瀰漫的居室該如何正確逃生等,透過身歷其境寓教於樂的方式,加強學童的防火防災知識。由於消防工作平時在學校是接觸不到的,小朋友們不管是對消防車及救災器材都倍感興趣,此次參訪在師生與消防員的高度互動下圓滿結束。
消防局局長許文光表示,防火教育需向下紮根,應教導學童使其了解防火的重要性,遇災害時能隨機應變使用救災器具,更應了解家中逃生路線,以及災害發生時如何處置、報案重點等,才不至於發生不可彌補的憾事,期望透過此次實地參訪,使老師、孩童學習正確的消防觀念,進而傳達給父母親、身邊的朋友與家人,讓消防知識能真正普及化,達成防火及防災教育宣導普及化之目的。